查看原文
其他

形上学方法15:形上学基本问题之层次

孟晓路 四学书院 2021-03-14

第四讲 西方宗教

这一讲讨论西方的宗教,主要涉及希腊宗教以及希伯莱的旧约、基督宗教等。

4.1序论:形上学基本问题之层次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第一次课上讲的四大对立跟四种曼荼罗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我最近对这个东西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可能这样讲就更加清楚了。即这四种对立的出现是一重套着一重出现的,但新的对立出现了以后,原有的对立并不消失,而是一次一次地更换了一个新的面貌,又出现在了新的层次之中。


所以说四大对立跟四曼的四个层次的关系是这样的:在只有大曼时,它只有一种对立。到了三昧曼时,它就有两种对立了,即大曼里的凡聖对立,在第二个层次中还保留着,只不过转换了一个形式,以叠加的形式出现了。比如在大曼时,它是据点,这时它就不是据点了,而是从据点开展出来的光,此时就以变形为立体宇宙的形式表现有情据点之间的对立。


而在每个有情自宇宙的内部则有点与光的对立,这叫色心的对立。在法曼出现时,就有三种对立:凡聖、色心和名事的对立。在羯磨曼出现时就有四种了:凡聖、色心、名事、动静。所以在最表面的层次上实际上是有四种对立,这时四种对立分别以下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凡聖的对立,表现为五识身有情之间的对立,就像我们现在这样有一个肉身,肉身里边活动着眼耳鼻舌身这五识,据点就隐没了,因为它叠加上了很多新出现的东西。


色心的对立就表现为有情与无情之间的对立,它的近似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对立,比较准确的就是有情和无情。名事对立就表现为语言与现象之间的对立。动静是新出现的对立。认识到这一点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了,一种凡聖的对立实际上有四种形式,在四个层次里有不同的形式。


所以我们在解决时就分出了四个层次,我们在第四个层次时,也可以不从动静的问题入手,可以从凡聖的问题入手去解决问题,这样只解决一个凡聖的问题,我们就可以从第四个层次达到第一个层次,即大曼的层次。比如密教就是这样的,密教一开始就是从凡聖入手,因为它一路都是三密加持,就是解决人和本尊如何相应的问题。


在第四个层次,他要与本尊的同居身相应。所以我们可以从上到下标出凡聖1、凡聖2、凡聖3、凡聖4,如下图。先从凡聖4解决,此时与本尊同居身相应,凡聖3与本尊变易身相应,凡聖2可以和本尊的他受用身相应,再达到凡聖4跟自受用身相应。可以这样一溜地解决下来,即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达到最深层次。禅宗也一样,禅宗从色心问题入手,在最表层是返尘归根,进一步迥脱根尘,最后将第八見分也收回达到独显第八自证分,从能所问题上求解决,把能所一层一层地合起,经过三个层次色心的问题就解决了,所以禅宗最高境界就是达到等觉即他受用身层次,其间要经历初关、重关、牢关的历程。


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把西方哲学所从事的名事问题跟佛教实大乘所从事的名事问题区分开来了。我原来感觉这两个很不一样,层次相差很大,但是没法说清楚,现在终于可以说清楚了,即西方文化所从事的名事问题是第五级的名事问题即名事3,而佛教实大乘所从事的名事问题是名事1,它们层次不同。即西方哲学解决名事问题,是在落入羯磨曼的动静对立滞于动变不能归于静止的情况下去解决的。而实大乘要解决的名事问题,是把羯磨曼里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已经达到了阿罗汉涅槃境界以后,即能把分别意识和前五识都能自在泯去了,已经能自在地把寻伺心所、语言的运作这种很难泯却的东西泯掉了。


这时再来解决名事问题,来观照语言跟它诠表的事相的关系是什么,此时他来修四寻思观,他是在分别意识和前五识已达自在的基础上修的,比如名唯是名的修法就是把前五识泯掉,唯起分别意识,直接体会此时只有语言, “事唯是事”,便生起前五识,把分别意识泯掉。他能够真的在修行实证当中,把名和事彻底分开了。所以他是在羯磨曼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即小乘已完成了的基础上再修实大乘。


而西方文化别说小乘了,还只是凡夫最开始的境界,凡夫最开始的境界跟小乘已经完成了的境界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所以说西方哲学要解决的名事问题,跟佛法四寻思观所涉及的名事问题,处于不同的层次,虽然都叫名事问题,但一个是名事3,一个是名事1。


一级

二级   凡聖1

三级   凡聖2   色心1   名事1

四级   凡聖3   色心2   名事2   动静1

五级   凡聖4   色心3   名事2   动静2

法界五级与四曼中四种对待之相比配图


夕阳注:这个非常好。能够对儒释道及其下属诸宗进行更为精微的区分了。




形上学方法1(目录)

形上学方法2:序

形上学方法3:三大学术规范

形上学方法4:三大学术规范对比

形上学方法5:西方学术规范已进入全面危机中

形上学方法6:论北大模式的问题

形上学方法7:彻底走出西方学术规范,复兴固有规范

形上学方法8:形而上学方法总论

形上学方法9:形上学诸路线

形上学方法10:形上学诸路线之比较

形上学方法11:哲学史演变之脉络

形上学方法12:哲学的分派、评价(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穷途末路)



白鹿洞书院讲道统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全集)



孟晓路简介:

孟晓路,字庆弗,号童庵,当代中学大家。1970年生,河北献县人。200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迄今一直在河北大学哲学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有儒教、佛教、中西文化比较等。主要著作有《圣哲先师——孔子》、《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寒山诗提纲注解》、《七大缘起论》(2008年出版)、《佛学与西学》(2009)、《形上学方法》、《中学统摄天下学术论》(2013年)、《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2014年)、《西学之中学渊源》(2013-2014年)、《佛教真面目讲记》(2012-2014)、《论周官》、《天下制度形上原理》(2019年)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